揭秘懷柔“材料基因工程平臺” 這里將是世界一流新材料研發地
5月26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汪衛華院士在創新中國·未來AI科技領袖峰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了懷柔科學城不久將建成“材料基因工程平臺”重要信息。
材料基因工程?究竟做什么呢?讓我們聽聽汪衛華院士的介紹,揭秘下這個神秘的材料平臺。

汪衛華說,我國材料形勢比較嚴峻,很多關鍵材料并不能夠完全自給,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先進的理念來推動材料應用的發展及產業化。由于我國的材料工業起步較晚,雖多年來一直艱苦奮斗,但是整體水平與先進國家仍有差距,尤其是核心關鍵材料技術制約諸多重大戰略領域的發展,迅速提升材料領域的核心科技水平和工業制造能力,是材料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材料基因工程”為材料科學提供巨大發展機遇,其中,高通量集成計算、大數據是“材料基因工程”的核心內容之一,對于創新驅動發現新材料、加速實現從概念到產品的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另據了解,2017年5月31日,北京市懷柔科學城五個交叉研究平臺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懷柔科學城包括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項目。
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項目是懷柔科學城配套跨學科交叉研究平臺中重大科研項目之一,將建成我國首個、世界上規模最大、手段最齊全的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并將以我國先進量子材料為突破口,迅速直接產出原創性的基礎研究成果。

汪衛華透露,這個平臺是北京市與中國科學院共建,主要由物理所承擔,建筑面積4萬平米,固定人員120人,250個研究生。
汪衛華說,希望能夠通過“材料基因工程平臺”凝集人才,加快核心技術尤其是關鍵材料的研究。該平臺將進行材料科學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培養。因此,“材料基因工程平臺”還將是新材料的研發世界一流的平臺。
汪衛華還說,材料基因組平臺將面向全世界招聘最優秀的材料領域里面人工智能、計算機、材料研發方面的高端人才,希望通過這個材料基因工程平臺,打通材料科學研發到中試到產業化的全鏈條,能夠快速高效的促進它的發展。

“材料基因組平臺包括大數據, 高通量計算、人工智能部分”。汪衛華院士介紹,通過高通量計算、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方法縮小和鎖定希望要找的材料范圍,然后再采用高通量制備和檢測, 快速篩選材料,這樣可以大大節約材料研發成本和周期,而且將會在關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一個新材料從實驗室研發出來到大規模使用,周期一般是需要10-20年”。汪衛華院士說,融合現代的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高通量計算,加上高通量的材料制備和檢測,來新材料研發的新模式,把理性設計、高效實驗和數據技術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加速材料的研發,最終有望能夠把材料的研發周期降低一半。
當然,非晶態合金材料肯定成為該平臺研究的重點之一,必將為非晶態合金材料在更大范圍內的應用發揮出巨大作用。